積極推動加入「WHO大流行協議」

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於今(2024)年5月2日舉辦「臺灣簽署WHO大流行協議─意義、挑戰與策略」座談會,呼籲政府應積極採取行動,加入將於今年5月世界衛生大會中通過的「WHO大流行協議」(WHO Pandemic Agreement)。

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吳樹民董事長開場致詞,加入世界衛生組織(WHO)是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長期致力的目標,而即將談判完成的WHO大流行協議將成為未來的防疫策略方向、並對全球及臺灣造成深遠影響。他指出,中國反對我國參與WHO及各項機制與活動,從2003年的SARS疫情到2019年COVID-19大流行均是如此。臺灣各界應警惕與對抗中國的打壓,也呼籲政府應有相關作為,推動理念相近國促進臺灣參與大流行協議。

林世嘉執行長說明,這項協議將包含「知識與技術轉讓」、「利益和資訊共享」、「全球供應鏈與物流網絡」等機制,以在大流行爆發時即時共享國際疫情,並向全球提供關鍵的衛生物資與技術。呼籲政府應積極推動理念相近國與友邦,在談判中讓台灣也能具有大流行協議的締約資格,例如「所有國家」(All states)而非僅限於WHO會員國,此外「衛生實體」(entity)也是可以努力的方向,若最終仍無法成為正式締約方,仍應推動台灣以觀察員(observer)身分參與;最後,政府也應將大流行協議國內法化,以讓我國在衛生安全領域中與國際接軌並落實「Taiwan can help」之承諾。

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秀熙教授強調,大流行協議自2020年歐盟倡議開始,就已強調協議應納入全球所有夥伴的參與,這是防範下一次大流行的關鍵,也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)的承諾。陳秀熙強調大流行協議是「全球防範的加速器」,大流行協議提出的核心概念,如透過夥伴合作關係強化疫情的預防因應、透過知識與技術轉移以強化健康一體化(one health)行動,以及強化物流系統以加速防疫資源的供應,均應納入全球各界的參與。

新台灣國策智庫李明峻研發長指出,大流行協議將是全球衛生法的下一個階段,全球衛生治理機制在大流行和過去的幾次危機中,呈現了許多不足,因而讓COVID-19對全球的經濟民生和民眾健康造成嚴重影響,國際社會、尤其是歐美國家應該要考慮臺灣的經驗以及在亞太區域的重要性,讓臺灣可以參與大流行協議的運作。李明峻呼籲政府,應參考WTO經驗嘗試以各種形式參與大流行協議,並參考《菸草控制框架公約》之作法,將大流行公約國內法化,並且與美國和日本建立合作夥伴關係,強化協議的參與機會。

台灣經濟研究社孫智麗社長認為,氣候變遷、COVID-19疫情爆發、地緣政治與戰爭、美中科技對峙,影響各國經濟安全及供應鏈整合。儘管台灣在疫情爆發前就提前預警、嚴密防範,在醫療體系的守護下使我國經濟發展良好,但是疫情期間還是發生疫苗、檢測、口罩等供需失衡,至疫後還有醫藥品短缺現象。未來新興疫病一旦爆發大流行,如果沒有參與美國「生物經濟(Bioeconomy)」與「生物製造(Bio-manufacturing)」供應鏈體系或是任何國際醫療聯盟組織,台灣將可能面臨無藥可醫或醫藥品短缺,影響國人健康及醫療品質。基於新藥知識或醫療技術需求、疫病通報與資訊共享、醫藥品供應鏈及物流體系,台灣應積極推動加入大流行協議,以確保國家安全與經濟韌性。

資料來源: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,2024年全球衛生治理與政治系列座談新聞稿(2024/5/2)

圖說: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「臺灣簽署WHO大流行協議─意義、挑戰與策略」座談會(2024/5/2)

文章標籤: , ,
© 2022-2024 台灣經濟研究社 / 台經社(Bioeconomy)孫智麗 All Rights Reserved.